专题首页
会议信息
名家专访
热点聚焦
焦点回眸
现场追踪
经典幻灯
研究进展
大会采风
幻灯PDF
CIT
CIT2021
CIT2020
CIT2019
CIT2018
CIT2017
CIT2016
CIT2015
CIT2014
CIT2013
CIT2012
CIT2011
CIT2010
CIT2009
CIT2008
国际循环
资讯内容 Content
周围动脉疾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脉内支架治疗患者中的作用 Effec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intracoronary stents.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4/10/11 0:00:00
加入收藏
标签:
关键字: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植入冠脉内(IC)支架后,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和周围动脉疾病(PA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与接受IC支架植入治疗,不伴PAD的单独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预后相比较。
患者与方法:
试验入选了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明尼苏达州Mayo 临床中心在PCI术中接受IC支架治疗的7696位患者。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接受IC支架植入,患有单独冠状动脉疾病但没有PAD的患者,共6299(82%)位。第二组是接受PCI IC支架植入术,伴有冠状动脉疾病和PAD的患者,共1397(18%)位。试验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
结果:
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患者年龄偏大(71.1±10.2岁65.0±12.0岁,P<0.00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例偏高(分别为79%比61%,33%比20%,76%比70%,70%比63%,P均<0.001)。在第二组中,多血管疾病的比例显著增加(79%比68%,P<0.001),手术成功的比例显著下降(95% 比97%,P<0.001)。第二组院内并发症显著增高,其中包括:死亡(3%比1%,P<0.001)、任意心梗(MI)(8%比5%,P<0.001)、死亡或心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目标血管血运重建(11%比7%,P<0.001)和失血性输血(11%比5.8%,P<0.001)。经其他危险因子调整后,经IC支架治疗并伴有PAD的患者院内死亡的比率为1.8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16~2.90,P=0.009),死亡或心梗或CABG或目标血管血运重建的比率为1.25(95% CI, 1.00~1.55,P=0.048)。随访期的中位数是3.1年。使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 estimate)计算第二组死亡或心梗或CABG或目标血管血运重建的6个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结果分别为84%,77%和69%,与第一组的结果89%,85%和80%相比来说较差。经由其他危险因子调整后,本效应不变(危险度1.36,95% CI,1.22~1.51)。
结论:
与仅有冠状动脉疾病但没有PAD的患者相比,同时患有冠状动脉疾病和PAD的患者手术成功几率降低,院内主要心血管并发症增高,包括PCI支架植入术后大量失血后输血。随访期间内,患有PAD的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梗比例和反复目标血管血运重建的需要。 Mayo Clin Proc. 2004 Sep;79(9):1113-8.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字体大小
分享此文
评论区
有
0
人参与了
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国际循环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需登陆
点击排行 Top Hits
相关文章
“规范”与“创新”——CIT 2010展望 …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周旭晨 病例:PCI术中的血管穿孔 …
蒋世良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的随访结果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5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